一、書名/出版日期/出版社/作者

undefined

(為什麼他緊握著雙手?好似在祈禱。)

書名:謝謝你遲到了(Thank you for being late)

出版日期:20171
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作者:湯馬斯·佛里曼(Thomas L. Friedman)

 

 

二、作者介紹

undefined

(喜歡他和藹的笑容)

湯馬斯·洛倫·佛里曼Thomas Loren Friedman1953720日-)是一位猶太裔美國新聞記者、民主黨人、專欄以及書籍作家,並是普利茲新聞獎的三屆獲獎者。

佛里曼出生於明尼蘇達州明尼亞波利斯的市郊,自高中時即開始編輯校刊。1975年從布蘭迪斯大學畢業,主修地中海地區事務。接著他接受馬歇爾獎學金(Marshall scholarship)的資助,東行往英國牛津大學聖安東尼學院學習中東政治,並取得碩士學位。其中阿拉伯裔的教授亞伯特·胡拉尼影響了佛里曼終生的觀點。目前擔任《紐約時報》Op-Ed(時事評論文章、通常放於報紙社論的隔頁)的專欄作家。他的專欄主要關切國際關係,在週三與週五刊出。佛里曼以提倡以巴和平、阿拉伯世界現代化與全球化而受到矚目,偶而會提及這些議題背後潛藏的危機。他的書從中立、新自由主義 neoliberal)的觀點提出國際政治的不同面向。

(來源:維基百科)

 

三、佳句

 

1.如果你認為只要用一套框架或某個學科專業,就能表達你對這個世界的看法,或是解釋這個世界的運作之道,那就太一廂情願了。他描述思考問題的三種方法:一種是「在框框之內」,另一種是「在框框之外」,還有一種則是「毫無框架限制」。今天在面對問題時,唯一禁得起考驗的思考方式,就是用「毫無框架限制」的方式思考。p40

 

2.undefined

(我找不到這個圖示的中文版,只好先用英文版,但依然不失它的厲害觀點,且聽我娓娓道來)

這張圖非常經典的表現出人類與科技的變化,這張圖示由阿斯特羅·泰勒(Eric "Astro" Teller)提出的曲線圖,他是google X實驗室的主導者。X軸是時間,Y軸是變化速率,第一條線是「人類的適應力」,第二條線是「科技發展」,虛線是「學得更快,用更聰明的方式治理」,黑點是「我們在這裡」。p66

 

3.地球生態能夠保持平衡,天氣和氣候才不會反覆無常。一旦生態系統失衡,大自然仍有吸收、調節、護衛的能力,免得整個地球遭受衝擊。然而這是有限度的。大自然即使有種種像保險桿、緩衝器和備胎這樣的調節裝置,也有消磨殆盡的一天。此時此刻,種種氣候語和成群結隊的黑象告訴我們:大自然已經快被逼到極限,快要超越生態系統的耐受力,全新世再如何穩定、舒適宜人,也可能將被毀滅。P239

 

4.我們需要政治方面的創新,才能調整因應工業革命、新政及冷戰而生的傳統左派與右派政黨平台,在科技、全球化及環境加速變化的年代中,妥善應付種種社會適應的新需求。當個人的能力和機器的能力變得如此強大,以至於人類變得就像擁有神力一般時,我們需要道德方面的創新,重新想像如何把永續的價值觀推及至每一個人。最後,我們需要社會的創新,以便學習建立新型社會契約、終身學習機會,以擴展公司夥伴關係,這樣才能維繫病促進更多樣化的人口,建立更健全的社群。p285

 

5.光是生物、機器人、資訊、奈米和能源,這五個領域的技術變化速度結合起來,就帶來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或個人可以獨力應付的法律、道德、政策、營運、策略機會與風險。p287

 

6.為了取得並保住一份工作飯碗,你需要維持動態穩定,必須持續不停地採著踏板霍划槳前進。……你必須懂得更多,也必須更常跟新自己懂得東西,用你懂的東西發揮更多創意,而非只是做一些例行性的工作。…..因為有太多學習是發生在你從高中或大學畢業後,或是搬離你父母家的很九以後,不是在有紀律約束的課堂上。p292

 

7.你生活在一個「確定給付制」的世界。只要你天天現身工作,有平均水準的表現,就會獲得這些給付。自從超新星(雲端計算)出現了以後,這個指針就大幅擺向右邊,現在指向一個指標:「你生活在一個『確定提撥制』的世界。你的薪資與福利,如今越來越直接取決於你的實際貢獻,而且大數據將使我們越來越繕魚衡量你到底貢獻了多少。」p293

 

8.中產階級職業被「向上提升」得更迅速,需要更多的知識與教育,才能夠有成功的表現。為了爭取者這些工作機會,你需要更多的3R──讀(Reading)、寫(Writing)、算數(arithmetic),以及更多的4C──創造力(creativity)、協作(collaboration)、溝通(communication)和程式設計(coding)。p300

 

9.最起碼,我們必須改革教育體制,增加這些必要技能及特質的培育,加強讀、寫、程式設計及數學基礎,提升創造力、思辨能力、溝通力及協作能力,同時培養恆毅力、自我激勵及終身學習的習慣,並致力於促進在每個層面上的創業精神與即興力。

 

10.未來的每一天,我們都將被要求在颶風中跳舞──由市場、大自然及摩爾定律的加速力所引發的颶風。…..現在只有一條活路,那就是找到及創造你自己的風眼。他會隨著風暴而移動,他會從中吸取能量,並在內部創造出一個穩定的庇護所。它既動態,又穩定;因此,我們也必須既動態,又穩定。我們無法逃避這些加速力,我們必須投身於這些加速力中,盡可能利用它們的能量與流動,隨著它們移動,用它們來更快速地學習、更聰敏地謀劃,更深廣地通力合作;這樣,我們才能建立自己的風眼為定錨點,有信心地驅動自己和家人前進。p500

 

四、大意

這本書主要在講述變動越來越快的世界,而人類能否適應這波變化?他解密出現在地球上受到三股力量牽引,分別是摩爾定律(科技的指數成長)、市場(託科技所賜,創造出許多的創業,讓世界互動的更快速)與大自然(氣候變遷)。

 

要如何在這劇變的世界中,不淪落為邊緣人,他提到我們必須秉持著終身學習的精神,不能安於現在的工作,因為有一天會被機器人取代。我們要具備動態學習的能力,假如劇變得環境是颶風,而我們必須站在風眼處,隨著這股力量移動,才是相對穩定的狀態。

 

書的末端也提到他是如何被塑造成今天的他,成長背景與文化影響了他,而這些無形的文化力,更是變革的核心所在。

 

 

五、心得與評論

 

在看這本書之前,對於劇變的科技,感到無知而懼怕。許多工作未來都會由機器人完成,那人類該怎麼辦呢?現在有超過一半的工作未來會被機器人取代,那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事,才能立足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中呢?

 

佛里曼提醒我們,不要待在舒適圈裡面,尤其是年輕人,要保持著學習的狀態,不能因為畢業後,就停止學習,這是最可怕生涯規劃,絕對會讓自己走向滅亡。他提到把開放式課程在網路上的免費自由,讓我意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,這不僅僅是表示學習自由化,而代表著人人都能輕易的獲得學習的機會,科技雖有可能搶走我們的工作,卻也給我們生路,網路上擺放著各種知識,不怕我們學習,只怕我們不學習。

 

我感覺,若要立足於未來的世界,不能只是讓自己是一個普通的庸才,而必須要是個卓越的人才,只有人才能存活下來,未來可能是最殘酷的「適者生存,不適者淘汰」的世界,若是一個不積極向上的普通工作者,最後的下場可能是被社會邊緣化,甚至剝奪了基礎的生活水準。但顯然佛里曼不只希望我們能自主學習,更希望能創建更多學習型的社區,光靠一人的力量不夠,要動用整個社群的力量,才夠強大面對遽變科技的攻勢。

 

是恐懼驅動我看這本書,但看了這本書後,我了解到恐懼是因為無知,而這本書則是給了我視野,讓我不再白白擔心未來。可以確定的是,以我個人層面,要成為自己的導師,不斷的學習,不浪費自己的時間,不沈淪。

 

 

六、後記

1.這本書真的挺厚的,若時間有限,根據80/20法則,推薦先看1~6章就可以了,80%的重點都在20%的章節裡面。

2.我覺得寫了這本書的讀書報告,對於台灣的貢獻非常大,因為這本書太厚,但我看過之後,深覺不該只是我一人看,而是所有年輕人都應該看這本書(但光想就覺得不可能)。所以我寫了這篇短短的讀書報告,希望能觸擊沒耐心看這本書,卻又想要知道重點在哪個人們,希望大家都能因為看了這本書(或是看了我寫的讀書報告),而積極向上,讓我們的國力堅強起來。台灣加油!

3.強烈建議還是要看書,看完1~6章你才會真的懂,在這巨大的洪流中,自己處在什麼位置,也可以好好思考一下,自己站在潮流中,還是待在一個逐漸被邊緣化的危險懸崖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園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